图片新闻 要闻推送 外宣动态 今日上海 历史专题

解放日报第82届文化讲坛共话青年友好型艺术生态 创造兼具底蕴与时代意义的“国际风” 第十八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颁奖仪式同时举行

 

  昨天下午,以“新海派的青年艺术坐标”为主题的解放日报第82届文化讲坛,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行。潘公凯、汪涛、王珮瑜、龚彦等嘉宾齐聚一堂,围绕海派文化的薪火传承、艺术创新的实践路径与青年人才的培育之道,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。

  复旦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潘公凯从上海城市特质切入,深刻剖析海派文化的创新内核。他指出,当下上海艺术发展要坚守海派传统精髓,需紧扣“时尚”与“实验”两大关键词:既要密切关注国际艺术前沿趋势,主动融入全球艺术发展浪潮;又要深耕民族文化土壤,从传统艺术中汲取创新养分,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、时代特征的当代艺术与未来艺术。

  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汪涛则以“东风,西风,国际风”为演讲主题,聚焦博物馆在跨文化艺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。他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跨文化视野搭建交流平台、依托国际合作拓展艺术边界,让东方艺术突破地域与文化局限,更深度地融入全球当代艺术潮流,创造出兼具文化底蕴与时代意义的“国际风”作品。

  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结合多年的戏曲演艺经验与文化传播实践,将目光投向青年艺术人才成长生态。她呼吁行业与社会为青年创作者营造“守正出奇”的发展环境:既要给予多元的艺术评价标准,避免单一化的价值评判;更要保持足够的耐心,“少些‘天才叙事’,多一些对长期主义的支持”。

 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则以紧扣“青年”不断出发,分享了青年赋能城市文化发展的实践经验。她介绍,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通过多个特色项目,搭建青年艺术家与公众、城市对话的桥梁,推动青年力量深度参与城市文化空间激活,让艺术真正走进市民生活、融入城市血脉。

  四位嘉宾的精彩演讲结束后,一场“新锐力量时代话语:构建青年友好型艺术生态”圆桌论坛随即展开。王珮瑜、龚彦与香格纳画廊创始人劳伦斯·何浦林、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联合创始人周大为,在著名主持人曹可凡的主持下,就“城市如何吸引青年”“艺术与城市如何互动”等话题各抒己见。

  本届文化讲坛上还举行了第十八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颁奖仪式。据悉,本届大展以“机·智”为主题,共征集到4060件高质量作品。经专业评审团队的严格筛选,18件作品脱颖而出,分别斩获“刘海粟艺术奖”“上观艺术奖”“新长宁艺术奖”“明园艺术奖”。

  本届文化讲坛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,解放日报社、刘海粟美术馆联合主办。上观新闻客户端、上观新闻视频号等对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。


来源:解放日报